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转换培养体系?
1、供应链稳定性需求
细胞治疗领域的核心原料贸易受进口关税波动、海关监管政策升级等因素影响,传统依赖进口血清 /血清替代物的培养体系面临供应中断风险、通关周期延长及部分原料价格上涨,倒逼国内科研与生产端加速国产化体系替代。
2、动物源成分的局限性
细胞培养作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,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安全性、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。含血清/血小板裂解物的培养体系存在批间差异显著、免疫原性风险及病原体污染隐患。而临床级别细胞药品的培养对培养体系提出了极高要求,推动无血清、纯因子体系已成为行业必然趋势。
3、工艺标准化与规模化需求
传统体系因成分复杂难以实现精准调控,存在批次差异大等问题,无法满足临床级细胞生产要求。而纯因子体系通过明确配方,确保了培养过程的可重复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,更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场景及临床申报需求。
友康生物转体系技术方案与案例分享
基本路径:首先进行细胞状态评估,若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一般可直接替换;如果细胞状态差,可以先培养24-48h,待细胞状态恢复后,再进行更换。
(友康会根据客户不同的细胞状态,制定体系转换的定制化策略。)
案例一:进口血替→友康体系
冻存复苏后直接转入友康无血清培养体系,连续传代3次后表型稳定,后续无异常,成功完成替换。
案例二:国产血替→友康体系
冻存复苏后直接转入友康无血清培养体系,细胞正常贴壁和扩增,连续传代后细胞数量,性能稳定。
案例三:进口血替→友康体系
冻存复苏后直接转入友康无血清培养体系,受到细胞初始状态影响,前三天增长略慢,全量换液后第6天细胞形态恢复致密铺展,成功完成体系替换。
案例四:胎牛血清冻存细胞→友康体系
某进口品牌基础培养基+胎牛血清冻存的P2种子细胞,复苏后直接转入友康无血清培养体系,受到初始细胞状态影响,出现少量贴壁不佳现象,传代后第七天细胞增殖和贴壁能力完全恢复正常。P4后成功转入反应器培养,7天扩增26倍。
YOCON
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,进口关税波动与海关监管升级为生物行业供应链带来诸多挑战。友康生物具备成熟完善的本土化供应链体系,始终确保产品现货充足、供应稳定,保障客户的科研进度与生产进程不受影响。
在产品研发层面,友康坚持技术创新,致力于无血清培养体系的研发和精进,打造纯因子生长体系,从源头上杜绝批间差异、免疫原性及病原体污染风险,保障实验数据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。
在生产环境方面,友康在密云投资2.5亿打造的42000平米智能化研发生产基地被列入2025年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(第一批)认定名单。12000余平方米净化生产面积,符合中国药监局、CE、FDA的监管要求,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与高频次动态审计,实现从原料质检到成品出厂的严苛品控。
最后,眼见为实,欢迎各位老师来友康密云基地参观审计!
产品推荐
GMP级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2.0
1、无人源无动物源,所有蛋白均为人工重组,已获FDA DMF备案(31623),适用于临床;
2、显著改善细胞贴壁与适应能力,兼备细胞高代次培养与外泌体收获;
3、适配细胞工厂、微载体、生物反应器等2D及3D大规模培养模式。